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馒头小说网 www.mentai.com,最快更新敛骨人笔记最新章节!

    凄入骨瓮

    好不容易才从黄府死里逃生,我们自然不敢耽搁,坐着马车不停地赶路。阎七娘的话很少,一直在抽烟袋锅。巧巧为了让她开心,一边给她捏腰捶背,一边唱起了山歌。无聊的骨头嫌马车里面太闷了,总是伸出小脑袋透气,若不是我再三拦阻,它八成会跳下车狂跑。

    如此匆忙地奔逃了两日两夜,少说也前进了几百里,这才逃离了黄府的势力范围。这一路走来,我们吃的是干粮,喝的是溪水,睡的是荒野地,其中的辛酸自是不必言说。这些年来,我和阎七娘尽在荒郊野岭里寻坟敛骨,倒也习惯了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。而身体柔弱的巧巧居然能够适应这种艰苦的环境,不禁让我刮目相看。

    这一日临近天黑,我们才赶到了一个小镇。这个小镇大概有几百户人家,打听后才得知此为元宝镇,是方圆百里最大的镇子。见我和巧巧这两天都没能吃上一口热饭,阎七娘便决定在此歇息。我们找了家面馆,点了几碗青菜素面。我怕骨头下车后会惹事,就在马车上吃起了面。骨头还算比较老实,就待在马车里吃着阎七娘给它买来的猪下水。

    吃面的时候,阎七娘曾问过店家,得知这元宝镇里也有”义堂”。这”义堂”就是专门摆放葬丧之物的地方,可分为”义庄”和”义瓮”。

    ”义庄”专门用来存放未下葬的棺椁。因为人死后下葬时需要修挖坟冢,选定吉日吉时后方能出丧,所以在这期间,棺椁就存放在”义庄”之内。也有一些外地人死后没有亲人发丧,或亲人贫穷到无以为殓的情况,只能先把棺椁移送到义庄,然后再作打算。

    ”义瓮”则是专门用来存放死人尸骨的地方。由于瓮罐口小腹大,所以家家都用泥制的瓮罐来装殓尸骨。一般存放在”义瓮”中的死人尸骨分为三类:一类是迁坟时挖出来的死人尸骨,这类死人尸骨由于当日无法下葬到新坟中,只得装在瓮罐中存放于此;另一类是修不起坟冢的穷苦人家,因无法下葬,只能将尸骨烧成骨灰装进瓮罐,长年累月地存放在”义瓮”中;还有另外一种情况,就是乡亲在自家田地里发现的无名无姓的烂骨,不敢随意丢弃,只能将其装进瓮罐,放入”义瓮”之中,俗称”凄人骨瓮”。

    我和阎七娘平日里替人敛骨,住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各个村镇的”义瓮”。敛骨师这行当整日与死人尸骨打交道,事主家觉得晦气,所以不敢让敛骨师在自己家中吃住。而敛骨师赚的赏钱又不多,能省就省,所以只能在”义瓮”处过夜。反正这地方到了夜晚也没有人,随便搭上两块木板便能住,既能遮风挡雨,又省了一笔开销,可谓是敛骨师的好去处。

    由于带着骨头,所以我们无法去住客栈。平日里,乡亲都把狼当恶兽一样看待,谁家的客栈都不敢让狼去住上一晚。无奈之下,阎七娘便给巧巧单独要了一间房,可是巧巧这丫头十分懂事,说什么也不答应,偏要跟阎七娘住在一起。阎七娘拗不过她,只得带着她去住”义瓮”。

    虽然”义庄”和”义瓮”都是摆放葬丧之物的地方,但阎七娘却很少带我去”义庄”住宿。因为敛骨师这个行当看重 ”骨”字,而”义瓮”又是专门存放尸骨的地方,按照阎七娘的话来说,这”义瓮”就是敛骨师的栖所,到了这里,就跟到了自己家一样。还有一个原因,就是敛骨师精通各种骨脉、骨象、骨痕、骨气,倘若这”义瓮”中的瓮罐不太平,敛骨师也能得心应手。

    元宝镇的”义瓮”并不大,只是一间颇为破旧的泥瓦房。房门和窗户是由一些破木头钉制而成的,一阵夜风刮过,木门和木窗就会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。一般村镇的”义瓮”处都会在夜间点燃长明灯,可是这个地方却没有半点儿亮光。在月光的映射下,这里如同一所暗沉的死宅,非但没有任何生息,反而还透着一股很臭的气味。

    我自小就跟着阎七娘在”义瓮”处睡觉,非但不怕”义瓮”,反而觉得它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。见这间”义瓮”内无人守夜,我便点燃蜡烛,拽开木门钻了进去。只见这间”义瓮”内的摆设极为简单,既没有灯烛供奉,也没有焚香祭拜,只有四个光秃秃的木架子。这些木架子上面地摆着大大小小近百只瓮罐,这些瓮罐的新旧程度各不相同,有的上面布满蛛网灰尘,显然是一些无主的”凄人骨瓮”。

    巧巧长这么大还从未来过”义瓮”,此时一见,不禁有些害怕,连忙抓紧了阎七娘的手臂。骨头倒是百无禁忌,还颇有兴致地用前爪抓了抓摆在角落里的大瓮罐。如果不是阎七娘呵斥了一句,它很有可能会把小脑袋伸进大瓮罐中找吃食。

    ”骨郎,存骨所,借阳地,给各位先骨摆上一列敬香。”阎七娘仔细地瞧了瞧摆放在四面的瓮罐,然后抚了抚巧巧的脸,示意她不要害怕。

    我点头应承了一句,转身从包中取出一些沁香蜡烛,然后低下身用匕首沿着木架子的四周画了一个”口”字形的边框。这是敛骨师的祖训,也是借住”义瓮”的规矩。

    至于这沁香蜡烛,则是为了敬骨。敛骨师一生极为敬骨,尤其是在这死人骨聚集的”义瓮”中,更要敬骨。

    在”义瓮”之中点敬香,必须要按照”三三位”摆列。所谓”三三位”,则是要在画好的三条线上各放三支距离相等的沁香蜡烛,而邻近房门的一条线上则不需要摆列沁香蜡烛。

    按照”三三位”点好沁香蜡烛后,得等着这些沁香蜡烛顺利燃灭。倘若其中一根沁香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突然爆裂,那么,借地的敛骨师只能自行退出,宁可在外面被风吹雨淋,也不会再去登门打扰。

    我一边瞧着这些大小各异的瓮罐,一边密切地注视着沁香蜡烛的变化。承蒙祖师爷保佑,这些沁香蜡烛燃了一多半还未有爆裂的迹象,只是其中一根沁香蜡烛燃得有些诡异,它的火点总是忽大忽小、忽明忽暗、冒出的烟也呈波浪状,飘忽不定。看到这种情况,我的心被提到了嗓子眼上。

    阎七娘也发现了这个怪异的现象,连忙在这根沁香蜡烛旁边插了两支沁香蜡烛,并咬破手指,用鲜血在其中一个瓮罐上画了一个”*”形图案。随后,她拿出一些骨磷粉仔细地撒在瓮罐口上,躬身冲着瓮罐拜了几拜。

    趁巧巧替阎七娘包扎手指的工夫,我认认真真地打量了一番这个瓮罐。这个瓮罐是用黄泥烧制而成的,大小与一般瓮罐相同,但颜色却比较新,应该刚被放在这里不久。不过这个瓮罐口有些奇怪,正常瓮罐的罐口都是用黄纸盖住,然后用草绳勒系而封的,可是这个瓮罐的罐口却是用白布黑绳扎封的。我拿着灯烛,探着身子,颇为好奇地朝罐内瞧了瞧,却只看到一片乌黑。

    ”不可用手去碰这只瓮罐。”阎七娘眉头紧锁,冲我喊了一句。

    我见阎七娘这样说,只得后退几步,吐了吐舌头,虽有心问她这只瓮罐的古怪之处,可一瞧巧巧脸上满是惊恐,只好作罢。骨头倒是和我心有灵犀,冲着这只瓮罐叫了几声,若不是被我拦下,它八成会冲上去。

    待这些沁香蜡烛燃灭后,阎七娘示意我熄灯歇息。巧巧从未见过如此多的瓮罐,不禁吓得惊慌失色。阎七娘见状,连忙把她抱入怀中,靠坐在门口一侧。我怕骨头半夜睡醒后会淘气,干脆抱紧了它。骨头挣扎了一会儿,见我不理睬它,就呼呼睡去了。

    这两天都忙着赶路,我又困又累,迷迷糊糊,一觉睡到了天亮。这一夜虽说睡得不太舒服,却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。我梦见自己在一条溪流边奔走,却发现溪流的另一侧来了一大批人。这些人手拿棍棒,还抬着一只用竹篾扎成的猪笼,猪笼里面装着一个年轻女人。这个年轻女人浑身赤裸,嘴巴被棉布塞住了,一双眼睛瞪得极大,似乎在拼命地冲我喊着什么。正在这时,这伙人把猪笼扔进了溪流之中。我依稀瞧见她似乎在向我呼救,可我却傻傻地愣在原地,不知所措。直到她绝望的眼神和哀怨的叫声进入我的身体,我才从梦中突然惊醒。

    梦醒之后,我惊出了不少冷汗,仿佛这个梦境就是发生在我眼前的真实的事情。我不由自主地打起了冷战,心跳也比往常快了许多。我心想这可真是怪事一桩,长这么大,我还从未做过如此惊悚离奇的梦,等阎七娘醒来后,我一定要把这个怪梦说给她听。

    瓮罐孽骨

    正当我擦拭额头上的冷汗时,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咣咣的砸门声。我愣了愣,心想这一大早可真够晦气的,刚刚做了一个噩梦被吓醒,现在又有人来砸门,也不知道是哪户冒失的人家,居然一大早就来”义瓮”惊扰。

    我打开门一瞧,原来是两个年轻的后生,都与我年纪相仿。其中一个比较瘦弱,面目颇为清秀,看上去文质彬彬。另一个则又黑又胖,圆圆滚滚的,就像一个木炭球。

    ”木炭球”瞧了瞧我,又探头瞧了瞧一旁的阎七娘和巧巧,然后一脸疑惑地扯着嗓子问道:”你们是干什么的?怎么跑到这死人堆里来了?你们几个没病吧?这哪里是让活人睡觉的地方呀!”

    还没等我开口说话,另一个瘦弱的后生就拦住了”木炭球”,又一脸和气地对我说道:”对不住,您别见怪。他这人心直口快,但没什么坏心眼。不知道几位如何称呼,怎么会住在‘义瓮’这种地方呢?”

    ”我叫阎骨郎,那是我娘亲阎七娘和妹子巧巧。我们是走村串镇的敛骨人,昨晚赶路恰好来到此镇,便借住‘义瓮’,歇息了一夜。”我笑着答道,还用手指了指阎七娘和巧巧。

    ”我叫唐文,就是这元宝镇的人。这人是我的邻居,名叫胖墩。我俩受镇长之托,前来取一个下葬的瓮罐。多有打扰,还请大家见谅。”唐文冲我和阎七娘笑着拱手说道。

    我见这唐文礼数周全,言语客气,比那个莽撞的胖墩和善许多,便笑着回礼道:”是我们借住于此,耽搁了两位兄弟的事情。快请进来,我们正好准备离去。”

    唐文和胖墩前脚刚刚迈入”义瓮”,骨头就猛地蹦了出来。它冲着胖墩龇着牙叫了起来。胖墩哪曾想到这”义瓮”之中还有埋伏,吓得连连向后退去,嚷嚷道:”妈呀,这是狗还是狼呀!”

    ”不要怕!它是我养的,是一条狼,叫做骨头。你放心吧,有我在,它是不会咬人的。”我有些不满地瞪了骨头一眼,然后连拉带拽地把它弄到了一旁。

    ”这咋还有养狼的呢?我的妈呀!这么大个儿猛地蹿出来,太吓人了!”胖墩一边喘着大气,一边拍着胸脯,虽然看见我把骨头撵开了,但还是不敢走进来。

    唐文冲我笑了笑,连忙把胖墩拽到自己身后。可胖墩仍旧觉得不安全,连忙用手指了指我,说:”你可得看好它,要是被它咬上一口,我这半截小腿可就没了。”

    ”打扰了!”唐文冲着阎七娘和巧巧行了行礼,这才来到一侧的木架前,准备拿起一只瓮罐。

    ”小伙子,这只瓮罐碰不得,里面存有孽骨。”阎七娘见唐文要拿的瓮罐正是昨夜她用鲜血画过的那一只,便好意提醒道。

    胖墩见阎七娘打扮得非常奇特,便撇了撇嘴,说道:”一堆死人骨头罢了,有什么孽不孽的。我就不信这个邪。这都是烧成灰的东西了,还能惹出什么祸乱来。”

    ”我们也是好意提醒你,这个瓮罐确实有些不太平。”见胖墩一脸不屑的样子,我便劝说道。

    ”看你们这种打扮,该不会是走江湖的吧?这一唱一和的,是成心要吓唬人呀!是不是见我俩年纪小,想编些瞎话来骗钱财?我告诉你们,这里可是元宝镇,要是想讹钱,门儿都没有!”胖墩歪着头瞧着我和阎七娘说道。

    我哼了一声,转过身去不再理睬他,心想这个傻胖子倒是挺有心眼的,只可惜分不出好赖人。我和阎七娘好心相告,却被说成了骗人钱财的无良之辈,把我们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。早知道如此,还不如让骨头多吓唬吓唬这个傻胖子,省得他闲着无事乱猜忌人。

    ”胖墩,闭嘴!”唐文拽了拽胖墩的胳膊,然后赔着笑脸对阎七娘说道,”我这个兄弟不懂事,您别和他一般见识。敢问何为孽骨,又怎会惹祸上身呢?”

    阎七娘见唐文诚心求教,这才缓声说道:”人有千态,骨有万象,所谓孽骨,就是不祥之骨,也称为祸骨。如果我猜得没错,这瓮罐中尸骨的正主儿非病死或老死,而是惨死。若不是突然暴毙或遭遇毒害,绝不可能化为孽骨。”

    唐文听后脸色一变,连忙又问道:”这瓮罐中的尸骨昨日才烧敛入罐,准备今日午后下葬。您说这只瓮罐碰不得,难道要把它抛于此处吗?”

    ”劳烦你去把这瓮罐中尸骨的家人叫来,我自会与他们说明情况。”阎七娘想了想,叹了一口气说道。

    ”实不相瞒,这瓮罐中尸骨的家人正是本镇的镇长。我此番前来取罐,也是要送到镇长家中。恳请几位高人随我走上一趟,也好让镇长他老人家亲自定夺。”唐文冲我和阎七娘作了一个揖,态度十分恭敬。

    阎七娘点了点头,说道:”也好,但这瓮罐决不能随意触碰。你们去找一些没有用过的白绫布,再寻一些翠绿的柳藤条来。”

    唐文连连点头应承,然后拽着胖墩走出了”义瓮”。胖墩有些不情愿,一边走一边嘟囔道:”这事儿有那么邪乎吗?该不是蒙人的吧?”

    我见胖墩毫不领情,便有些气愤。待这二人走远后,我向阎七娘说道:”七娘,咱还得赶路呢,何苦管这些闲事呢?况且人家又不领情,还把咱们当成骗子。”

    ”骨郎,咱虽是靠敛骨维持生计,但若看到孽骨之兆,即便没有赏银,也要管它。这孽骨有怨灵之兆,必会大生祸端。倘若我们就此走掉,岂不是徒增罪孽。”阎七娘摸了摸我的头,轻声说道。

    ”七娘的话,骨郎记住了。”我点了点头,然后有些不情愿地说道,”这个傻胖墩连忠奸都不分,真是让人厌烦。”

    阎七娘笑了笑,说道:”这孩子是有些率性,但心地不坏,不用与他计较。骨郎,你要记住,你是敛骨师的后人,绝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去行事。大丈夫行于天地间,要学会宽以待人。”

    足足过了一炷香的时间,唐文和胖墩才找齐了阎七娘所需的东西。虽说这白绫布家家都有,但是翠绿色的柳藤条却得亲自上树去摘。尽管唐文没有说明这些带着嫩叶的柳藤条的出处,但我猜绝不会是这个笨手笨脚的胖墩从树上弄下来的。

    阎七娘先是躬身对着那只有问题的瓮罐拜了拜,然后把白绫布一圈一圈地缠系在瓮罐上。这个缠系方法看似简单,实际上却是一种很巧妙的手法,讲究的是交叉裹布,上下成圈,内缠外系,侧口合围。唐文和胖墩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怪异的缠系方法,不禁瞪大眼睛瞧了起来。

    用白绫布缠系规整后,阎七娘又把柳藤条叠成麻花状,绑系在瓮罐的最外侧。由于带有嫩叶的柳藤条弹性极好,再加上阎七娘手法灵巧,所以整个过程中没有一根柳藤条发生断裂。不一会儿,瓮罐变成了一个白绿相间的大粽子,且被缠系得密不透风。

    ”骨郎,你将这瓮罐抱在怀中,这一路无论发生什么状况,都不得将瓮罐摔掉在地上。”阎七娘冲着我摆了摆手说道。

    我颇为认真地点了点头,然后将这只瓮罐牢牢地抱在怀中。即便阎七娘不吩咐,我也知道这瓮罐摔在地上的下场。记得有一次,我跟七娘去”义瓮”中寻骨,我一不留神弄掉了木架上的一只瓮罐。这瓮罐都是用泥制成的,摔地即碎,结果瓮罐中的尸骨摔得到处都是,害得阎七娘又是敬香又是跪拜,弄了好久,才把这些尸骨敛收整齐。尽管如此,我还是大病了一场,一到晚上浑身就不停地打战,还一阵阵地吐酸水,足足熬了一个多月,才算痊愈。

    骨头见我手捧瓮罐像是在玩耍一般,就连跑带跳地扑了上来。若是平常也就罢了,可在这个节骨眼上,我哪敢分心去管它,只得呵斥一声,让它不要胡闹。骨头自讨没趣,顿时耷拉着脑袋,有些不悦。可这小东西也不是省油的灯,它干脆把这一股怨气撒向了胖墩,每走几步,就瞪着眼睛冲胖墩龇牙咧嘴,吓得胖墩险些尿了裤子。

    ”我怎么觉得这事儿不踏实呢?咱俩就听他们瞎嚷嚷,便把这瓮罐包裹成这样。一会儿镇长瞧见了,还不得怪罪咱俩呀。”胖墩一边在前面引路,一边捅了捅唐文的胳膊,小声嘀咕道。

    唐文年纪不大,却很有主意。他看了看阎七娘,又嘱咐胖墩不要乱说话。其实他也无法辨别阎七娘的话到底是真是假,这个时候,他只能把死马当活马医。倘若这个瓮罐中确有孽骨,那正好可以请阎七娘替镇长家消灾;要是阎七娘是个骗子,大不了被镇长骂上几句。无论怎样,镇长都不会吃亏。

    我们一路相安无事地来到镇长家门口,唐文让胖墩先进去通报一声。闲来无事,我便瞧了瞧镇长所住的院落,这一瞧,不禁大失所望。这只是一个极为平常的院落,东西两侧建有厢房。院墙上并没有龙凤花藤之类的富贵图案,只有一些破旧的”礼、义、廉、耻”等大字。院落门口也十分寒酸,不但没有狮子石墩,也没有上下马墩,只在门梁上挂了一条白绫,示意家中正在办丧事。若非唐文引荐,我压根就想象不到这个简陋的院落竟然是镇长的家。

    胖墩很快就通报完了,然后带着我和阎七娘走进了镇长的宅院。巧巧怕骨头惹祸,一步都不敢离开它。可即便如此,骨头还是横冲直撞,跑得十分欢快。幸亏这个院落中人丁稀少,不然非得乱成一团。

    一般大户人家的院落中都会修建凉亭荷池之类的衬景,再不济也会修建一些假山。可是镇长的院落中就摆放了几个盆栽,除此之外,连把藤椅都没有。不过这院落倒被打扫得十分干净,虽毫无富贵之气,但多了简朴之美。

    ”镇长,就是这伙人说咱家的瓮罐之中存有孽骨。”见镇长来到院落中,胖墩快步跑过去搀扶,还用手指了指我和阎七娘。

    这个镇长年约七旬,身穿长褂,手拄拐杖,头戴毡帽,袖系丧布,还留了一把花白的山羊胡须。看样子他的身子骨还挺硬朗的,走起路来不颠不晃,只是脸上的皱纹和斑点较多,故而给人一种老态龙钟的感觉。

    ”敛骨手艺人阎七娘见过镇长!”阎七娘上前一步作了一个揖。

    镇长瞧见骨头的时候吓了一大跳,可他很快便回礼道:”老朽姓周,在这元宝镇做了快三十年的镇长。今日能够巧遇敛骨高人,真乃幸事呀!来来来,请随我到正厅喝茶。”

    我们走进正厅时,茶水早已摆好。周镇长把阎七娘请到了上座,然后细抿了一口热茶,说道:”老朽刚才听胖墩回报,说你认定这瓮罐之中存有孽骨。恕老朽愚钝,还请阎七娘明示。”

    ”周镇长,我们敛骨之人夜里大多寄宿在‘义瓮’之处。昨夜,我们赶路行至元宝镇,便借住在贵镇的‘义瓮’。偶然间,我发现此瓮罐,料定其中必存孽骨。不可将其草草入土下葬。”阎七娘毫无隐瞒地说道。

    ”哦!”周镇长顿了顿,然后手指着我怀中的瓮罐问道,”为何要将瓮罐包裹成这副模样?又是白布,又是藤条,这......这成何体统呀!”

    阎七娘笑了笑,说道:”周镇长有所不知,存有孽骨的瓮罐不能直接触碰,必须先用异物缠隔。这白绫布乃是缚灵之物,柳藤条又善缠阴,故而才用来包裹瓮罐。”

    ”镇长,我瞧着他们不可信。要是按照他们的说法,那齐大叔怎么一点儿事都没有呢?昨天从敛骨到装罐,可都是齐大叔一手操持的,就连这瓮罐也是齐大叔手捧着送去‘义翁’的。要我看呀,这根本就是脱了裤子放屁的事儿。”胖墩凑到周镇长的身旁,眨了眨眼睛说道。

    周镇长用手指点了点胖墩的脑门,说道:”你这个小胖娃,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,要做个知书达理之人,言语不可太过粗俗。你呀,就是听不进去,也不怕被人家笑话。唉!”

    阎七娘见周镇长有些疑惑,便站起身来说道:”周镇长,我们敛骨之人行走四方,吃饭靠的是手艺,做事凭的是良心。我不忍心见到孽骨作祟,这才插手过问此事。倘若周镇长信得过我,我便将此孽骨化解。事成之后,周镇长要是觉得满意,就赏我们孤儿寡母一些薄银。如若我不能化解此孽骨,那就是我学艺不精,自不敢向周镇长讨赏一分一文。”

    ”阎七娘切勿误会,老朽只是训斥娃娃,并无生疑之事呀。我看这瓮罐一事,咱们还是从长计议为好。”周镇长摆了摆手,示意阎七娘不要多心。

    正在这时,有个人突然跑了进来。这个人慌慌张张,一见周镇长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:”镇长呀,可不得了了!齐大叔也不知得了什么病,眼看就要咽气了!”

    周镇长听闻后大吃一惊,连忙起身问道:”顺全,到底怎么回事?人在哪里呢?”

    这顺全年约四旬,身高体胖,脸色红润,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。他这一路快跑来到镇长家报信,早已累得气喘吁吁。见桌上有茶,他便端起来咕咚咕咚喝了个精光,然后指着门外说道:”乡亲们已经把人抬过来了,这时候应该到院门口了。”

    托梦

    顺全话音刚落,镇长家的院外就响起了一阵嘈杂的声音。周镇长和胖墩连忙迎了出去。出了这种怪事,我和阎七娘也坐不住了,随即走出了正厅。唐文是个细心人,见我手捧瓮罐就跑出去看热闹,自然不大放心,便寸步不离地跟着我,生怕我一不留神打破了瓮罐。

    等我和阎七娘赶出来的时候,镇长家的门口早已围满了人。一见镇长出来了,大家都自觉地让到了两旁。只见地上摆着一副担架,担架上面躺着一个年约五旬的中年男子,身上盖着白单布。也不知是染了什么病,他的脸上蒙了一层蜡灰色,一双眼睛瞪得很大,却一动不动,直勾勾地望着天。

    ”镇长呀,您可得给我家老齐做主呀!您是了解老齐的,他活这么大也没干过什么坏事。平日里,他连只鸡都不敢杀,踩死一只蚂蚁,都要念阿弥陀佛。怎么就能患这种怪病呢?这可让我怎么活呀!”还没等周镇长开口问话,一个身穿补丁单褂的中年女人就跪倒在他脚下哭喊了起来。

    ”老齐家的,赶快起来,这地下凉。咱有话慢慢说。这老齐到底怎么了?找郎中看过了没有?”周镇长扶起中年女人,关切地问道。

    ”老齐的身子骨一直都很硬朗,昨天也不知道怎么了,从‘义瓮’回来后就变了个样,整个人昏昏沉沉的,还总喊心口疼。郎中也没看出什么毛病来,就给开了一副调理的药方。我以为是受了风寒,睡一觉就会好转,可是今早一睁眼,老齐就变成这样了。镇长呀,您见多识广,快给瞧瞧,我家老齐这是中毒了还是怎么了。为啥两条胳膊又黑又肿,还有一股恶臭的味道呢?”齐大婶一边哭,一边断断续续地说道。

    一听这话,周镇长连忙蹲下身揭开盖在老齐身上的白布单,随即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浑身一颤。只见担架上的老齐只穿了一件坎卦,两只手臂裸露在外。也不知是何原因所致,这两只手臂都肿大了数倍,两只手掌更是涨得厉害,就连手指头也粗得不成样子了。更加奇怪的是,两只手臂以下的肉皮全是一片黝黑,像皮癣一样,可是又有一些凹凸不平的斑点,还散发着一种腐臭的味道。这种味道极为浓烈,让周镇长不由自主地连连作呕。

    老齐无儿无女,向来最疼胖墩。胖墩一瞧老齐变成这个样子,顿时哇的一声哭了起来,然后就要往老齐身上扑。唐文虽不知道老齐患的是什么病,可也知道这时候万万碰不得,便要伸手去拦阻胖墩。可中间隔了我和周镇长,还没等他向前一步,胖墩已经跪倒在老齐的身旁。

    ”碰不得!”阎七娘眼尖手快,一把将胖墩拽到了一旁,然后用手中的烟袋锅轻轻地挑开了老齐的衣襟。这一挑不要紧,吓得围观的人都向后退闪了一步。原来老齐胸前的皮肉也是一片黝黑,隆起的胸口如同被灌过水一般,肿得不成样子。

    周镇长活到这般年纪,也未曾见过这样的怪事,一时间竟没了主意,急得他连连跺脚。唐文怕周镇长急火攻心,连忙上前将他扶稳,还劝他不要惊慌,总会有解决的办法。

    ”他昨日是否抱过这只瓮罐?”阎七娘皱着眉头站起身来问道。

    此时,胖墩不敢再怀疑阎七娘的身份,连忙抢着说道:”镇长家的瓮罐就是齐大叔抱着送去‘义瓮’的,您可要想办法救救齐大叔呀,胖墩我给您磕头了。”

    我一瞧老齐的惨相,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,然后又瞧了瞧手中的瓮罐,心想这里面的孽骨还真是邪门。从老齐身上的穿着和怪症来判断,他昨日送罐的时候双臂和胸腹的肌肤必定蹭到了瓮罐,所以才会变成这般怪样。幸亏阎七娘有经验,懂得用白绫布和柳藤条来包裹。唐文和胖墩也算是有造化,能够在”义瓮”中遇到阎七娘,不然他俩一准会步老齐的后尘。

    阎七娘一把揪起了胖墩,说道:”这节骨眼上磕头有什么用,快去找一捆干粘草,再上树抓几只老鸹鸟,记得一定要抓黑嘴黑腿黑毛的老鸹鸟。另外,看看谁家有未满周岁的男娃娃,接些童子尿来。”

    胖墩愣了愣,脑子里还在想着阎七娘让他找寻的那些东西。唐文的脑子颇为好使,只听一遍,便已经熟记于心,他怕胖墩因记性差而找错了东西,连忙拉着胖墩一起去找。

    ”周镇长,是否可以将老齐抬进院子里?还有这些乡亲,也让他们散了吧。大家留在这里也帮不上忙,还是该忙什么就忙什么去吧。”阎七娘小心翼翼地把白布单盖到老齐的身上,然后叹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经阎七娘这一提醒,周镇长才如梦初醒地说道:”老朽真是糊涂了,竟然忘了这回事。大家都散去吧,留下老齐的家人,再留几个抬担架的,赶快把老齐抬进院子里。”

    老齐被抬入院子里以后,阎七娘跟周镇长讨来一张木桌,用来摆放瓮罐。从”义瓮”到镇长家里,足足有两个时辰,我一直将这个瓮罐抱在怀中,早已累得手臂酸麻,此时这张木桌正好解救了我。不过阎七娘还是吩咐我要看管好这个瓮罐。我一想镇长家里肯定没人敢碰这只瓮罐,只有骨头这个小调皮蛋不太靠谱,所以便叮嘱巧巧蹲下身去搂紧骨头,千万不能让它靠近这张木桌。

    ”承蒙您出手相救,老朽代表全镇乡亲谢过阎七娘。”周镇长冲着阎七娘深深地作了一个揖,然后又指着地上的老齐问道,”他这是中了什么邪?可有性命之忧?”

    ”镇长不必客气,这原本就是敛骨人分内的事情。他这是招惹了阴灵,我自会尽全力解救。”阎七娘回了个礼,又有些好奇地问道,”敢问镇长,这瓮罐中尸骨的正主儿生前犯了何种过错,竟会惨死而亡?这骨之一道,若不是突然暴毙或遭遇毒害,绝不可能化为孽骨。”

    ”唉!”周镇长摇了摇头,又叹了一口气,说道:”家门不幸呀!想我周家世代乃书香门第,竟然会出这种不齿相告的事情,真是丢人呀!实不相瞒,这瓮罐中装殓的乃是我家儿媳的尸骨。我儿自幼身虚体弱,不满三十岁就染病身亡,未曾给我周家留下一儿半女,只剩下一个年纪轻轻就得守寡的儿媳。平日里,这儿媳也不多事,我见她孤苦伶仃、无处可去,又可怜我那早死的儿,便把她留在院内打理家事。按说这儿媳也是老实本分的女人家,守寡这七年来未曾招过一句闲言碎语。可就在前几天,她竟然有了身孕......”

    ”得知这件事情后,我曾好言相劝,让她说出那奸夫的姓名。可无论怎么追问,她都不肯说出口。咱这元宝镇千百年来都有古训,但凡是与人通奸的不忠之人都要被浸猪笼。老朽身为一镇之长,自然不能徇私,而且镇里的乡亲也对这件事情不依不饶,所以才于前日将她浸了猪笼......”周镇长继续说道,言语中满是悲怆之情。

    听到这里,我不禁打了个冷战,一下子就想起了昨晚出现在梦里的那个被浸猪笼的女子。我看了看周镇长,又瞧了瞧木桌上的瓮罐,心想天底下哪有这么巧的事情,莫非是这瓮罐中的尸骨在作祟,趁着夜半入睡之时托梦给我?想到此处,我惊出了一身冷汗,就连心跳也加速了。

    阎七娘一听到浸猪笼,心里便是一惊。她很清楚通奸是大罪,如果已婚女子与其他男子发生苟且之事,那么男子就会被乱棒打死,而女子则会被放进猪笼扔入河中淹死。这浸猪笼是一种极为残忍的惩治方式,就是把女人剥光衣衫后放进猪笼,然后用绳索吊起来,慢慢放到江河里淹浸,等猪笼完全被浸淹时,女人就会死去。

    ”镇长,您这儿媳虽说做出了不齿之事,但她是寡妇呀,怎么能与婚内通奸一同论处呢?”我一想起梦中被浸猪笼的女子求助的眼神,就替周镇长的儿媳抱不平,忍不住插嘴说道。

    ”她是守寡之人,与老朽亡子的婚约还未解除,自当以通奸罪名论处!”周镇长叹了一口气,说道,”她死之后,我命人将她的尸体烧焚,然后又敛成尸骨,正准备今日下葬,却不料出了这种怪事。”

    ”镇长准备将她的尸骨葬于何处?”阎七娘想了想后问道。

    周镇长面露难色地说道:”她犯下这种不齿的罪行,我肯将其收殓下葬,也是看在以往的情分上。但如此不忠不贞之骨,自是不能入我们周家的祖坟。我找了一处山野之地,准备将她安葬在那里。”

    ”孽骨不得随意下葬。”阎七娘急道,然后又问,”你们可曾找到这奸夫?”

    ”唉!”周镇长无奈地摇了摇头,说道,”她即使临死的时候,也没有说出奸夫的姓名。这奸夫也是个贪生怕死之人,自始至终都未曾露面,看来这个秘密无人知晓了。”

    ”七娘,我昨夜做了一个怪梦,梦到一个被浸了猪笼的女子向我呼救,我一着急便醒了过来。”我见这件事情越来越蹊跷,便把自己所做的梦说了出来。

    阎七娘听完不禁眉头一皱,自言自语道:”孽骨托梦,当真是孽骨托梦......”

    约莫过了半炷香的时间,唐文和胖墩才回到镇长家中。唐文走得缓慢,步伐沉稳,手中拿着一只夜壶。胖墩则是大步流星,怀里抱着两大捆干粘草,肩膀上挂着一条麻绳,麻绳上横七竖八地拴系着五六只老鸹鸟,看样子都没有断气,翅膀和爪子都被麻绳拴得结结实实。

    ”这是您要的干粘草,还有老鸹鸟,全身一水的黑,要是不够用,我再出去用弹弓打几只。就是这童子尿比较难搞,我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未满周岁的男娃娃,可这娃娃哭的比尿的还要多,我连打带吓唬,人家才给尿了这么一点儿。”胖墩一边大口喘着粗气,一边指了指唐文手中的夜壶。

    阎七娘从唐文手中接过夜壶,打开盖子瞧了瞧,然后说道:”够用了。不过还得劳烦镇长,我需要几个铁盆,还需要您院子里的花草。”

    周镇长连忙吩咐人去灶房拿铁盆,然后指着院子里的几盆花草说道:”但用无妨。不过是一些赏目怡情之物,如若能治好老齐,即便全部耗尽,老朽也不心疼。”

    ”只需几枝花果即可。骨郎,你去摘些四季花果来,然后将其捣碎。”阎七娘指着院中摆放的一盆花草说道。

    我自小便认识这种四季花果,它的植株具有一种浓郁的芳香气味,花色洁白如玉,幼果油绿,成果火红,且四季常青,常年花果不断,所以便有 ”四季花果”的美称。由于它习性喜阴,所以大多生长在葬丧之地。跟随阎七娘替人挖坟敛骨的时候,我就经常找寻一些四季花果来果腹。很多人都觉得这种花果长在葬丧之地有些晦气,不愿意将其养在家中,却不料周镇长家中恰好有这种花果,此时正好可以拿来一用。

    ”胖墩,敢宰老鸹鸟吗?”阎七娘见镇长的家人把铁盆送了过来,便挑出最小的一只老鸹鸟递给了胖墩。

    胖墩愣了愣神,然后连连点头答道:”敢!没事儿的时候,我也打鸟烤着吃。只是这老鸹鸟长得丑,我还真没宰过。您说吧,怎么宰,是一刀封喉还是大卸八块?”

    ”我只要老鸹鸟的鲜血作引。”阎七娘将一捆干粘草放入一只大铁盆中,然后低头说道。

    ”明白!”胖墩提起拴系着老鸹鸟的麻绳就奔向了厨房。

    阎七娘随即掏出了随身所带的火折子,将大铁盆中的干粘草点燃。这干粘草都是被风干的枯草,一点即着,呼呼啦啦地燃了起来。很快,一股浓烟从大铁盆中冒了出来,熏得院子里的人连连躲避。

    待大铁盆里的干粘草烧尽后,阎七娘用扁铲将盆中烧剩下的草灰挑了出来,放在一个新的铁盆中,然后将夜壶中的童子尿倒进来,再用扁铲反复搅拌。没等阎七娘拌上几下,这黑灰和尿液就已经变成了一种稀泥状的混合物。

    这时候,我已经将四季花果捣成了黏糊状,胖墩也端着小半盆老鸹鸟的血跑了过来。阎七娘一一接过后,都倒进了拌成稀泥状的混合物里,并再次搅拌。顿时,红色的鲜血、绿色的果汁和深黑色的稀泥灰融合在一起了。随着阎七娘不断的搅拌,混合物变成了一种带着味的稠状物。

    周镇长从未见过如此配方,不禁顿感好奇,虽有心发问,却又怕打扰了阎七娘,便静静地站在一旁观瞧。唐文和胖墩更是没想到阎七娘竟然会把这几样东西拌在一起,也都看得目瞪口呆。

    ”这么恶心的东西,该不是要让齐大叔吞下去吧?”胖墩悄悄溜到我的身旁,拽了拽我的衣袖,有些着急地问道。

    ”当然不是,这是用来外敷的。”我看了胖墩一眼,忍不住想笑,心想这小胖子还真是傻乎乎的,阎七娘是敛骨人,又不是郎中,哪能随便给人喂药吃。况且这么恶心的东西压根就没人肯吃,甭说吃了,光是那股刺鼻的腥臭味道都能把人熏晕了。

    搅拌好铁盆中的黏稠物后,阎七娘蹲下身把盖在老齐身上的白布单掀开,然后把铁盆中的黏稠物均匀地涂抹在老齐的两只手臂和胸腹上。老齐虽然目光呆滞,口不能言,但是身体还是有反应的,随着阎七娘的每一次涂抹,他的身体也不由自主地抽搐着。一会儿工夫,他就像打摆子的病人一般,浑身哆嗦个不停。

    ”这是咋回事儿呀,齐大叔不会有事儿吧?”胖墩有些害怕,连忙晃了晃我的胳膊问道。

    ”怕什么呀!没见过呀!”我曾无数次见过这种场景,所以心里很明白这只不过是正常的反应而已。倒是这个胖墩比较难缠,我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胳膊从他那双肥手中挣脱出来。可尽管如此,我的衣袖上还是沾上了血印,气得我翻起了白眼,恨他不该沾上一手的老鸹鸟血。

    ”镇长,再麻烦您差人取些陈醋和鸡蛋来。”阎七娘瞧了瞧齐大叔,转身向周镇长说道。

    唐文自幼就跟着周镇长识文断字,对于周镇长家的格局自是了然于胸。还没等周镇长吩咐,他便径直奔向了厨房,不一会儿,就拿出来一篮鸡蛋和一只装满陈醋的大碗。

    阎七娘打了七八个鸡蛋,只取蛋清,将其倒入盛着陈醋的大碗中,然后递给一旁的齐大婶,说道:”把这个给老齐灌下去。”

    无头尸骨

    齐大婶不敢耽搁,连忙用手弄开老齐的嘴巴硬灌了下去。好在这蛋清和陈醋都是流食,不会堵住嗓子。只听见一阵咕噜咕噜的声响,老齐竟然把这碗蛋清和陈醋都咽了下去。

    胖墩不忍去瞧老齐,皱着眉头对我说道...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