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馒头小说网 www.mentai.com,最快更新圣迹仙踪最新章节!

备谁好呢?”

    围观的人觉得遇到一个疯子,站在一边指指点点,有一些人听了他的言论感觉有道理。这个时候走进来两个官府捕头,对他厉声言道:“你在这里散布狂言,官府还会错吗?”言罢,不由其分说,便将其强行带走。后来柏矩后来死在牢里。

    消息传到老子那里,摸一摸胡子,长叹一声,没有言语,躺在凉床上面,久久不得入睡。

    虽然老子在翠云峰隐居及此后西行期间,很多学子千里迢迢赶来或追随,想拜他为师,大都被老子婉拒,但老子也收了一些徒弟,大都是当时名士。然而,老子并不张扬,并语重心长告诫弟子道:“君子与人处若冰释于水,与人共事如童仆谦下。洁白无瑕,而似含垢藏污;德性丰厚,而似鄙俗平常。”

    老子八十一岁这年秋,孔子驾乘一车两马,与其弟子带一只大雁,由鲁国来周都洛邑,来翠云峰看望向老子。

    孔子名丘,字仲尼,祖籍宋国栗邑,出生地鲁国陬邑,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。十年前,老子在周都为守藏史官时,孔子曾与弟子来周都拜访过老子。如果说那次拜访是问礼,这次便是问道。

    此时的孔子,不仅创立儒家学说,而且“弟子三千,贤者七十”,正在周游列国。

    孔子来翠云峰老子茅舍,进门见老子站在那里,披头散发,迎风而立,眯缝着眼睛若有所思。这副尊容,与十年前所见守藏史相比,简直判若两人。

    原来老子刚刚洗完头发,正在晾干。

    孔子很有礼貌,静静等待老子睁眼瞧他。隔了一会儿,孔子递过大雁开口道:“我是孔丘,可能我刚才头昏眼花,好像看到您的形体似枯木,像离开人间超然独立的样子。”

    老子接过大雁,交与一旁站立的徐甲收起,方对孔子笑道:“晾发时,我进入寂静虚无状态,游心于事物生发之初。”

    孔子又问:“其景象如何?”

    老子答:“至高至美。”

    孔子向老子请教《礼》方面的学问,老子对孔子说道:“善于经商的人虽然富有但却像什么也不拥有,德高的君子往往像个愚笨的人一样毫不外露。你应该尽快去掉你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,因为这些东西对你没有一点好处。”接着,老子问孔子道:“近来读什么书?”

    孔子言道:“正在研读《周易》,我听人言圣人都读此书。”

    老子道:“圣人读它可以,你为什么要读它呢?这本书的精髓是什么?”

    孔子道:“精髓是宣扬仁义的。”

    老子说道:“所谓仁义,是一种白白惑乱人心的东西,就像夜里咬得人不能睡觉的蚊虫一样,只能给人们增加混乱和烦恼罢了。你看,那鸿鹄不用每天洗浴羽毛就自然雪白,乌鸦也不用每天染墨而自然漆黑。天自来高,地自来厚,日月自来就放射光芒,星辰自来就是排到有序,草木生来就有区别。你如果修道,就顺从自然存在的规律,自然就能够得道。宣扬那些仁义之类的有什么用呢,那不和敲著鼓去寻找丢失的羊一样可笑吗?你是在破坏自然规律,败坏人的天性啊!”老子又问孔子,“你已经得道了吧?”

    孔子老实说道:“我求了二十七年,仍然没有得到啊。”

    老子道:“如果道是一种有形的东西可以拿来献人,那人们会争著拿它献给君王。如果道可以送人,人们就会拿它送给亲人。如果道可以说得清楚,人们都会把它告诉自己的兄弟。如果道可以传给别人,那人们都会争著传给自己的子女了。然而上面言说的那些都是不可能的,原因很简单,那就是一个人心里没有正确的对道的认识,那道就绝不会来到他心中的。”孔子对老子说道:“我研修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《易》《春秋》六部经书,自认为很久很久了,熟悉了旧时的各种典章制度;用违反先王之制的七十二个国君为例,论述先王(治世)的方略和彰明周公、召公的政绩,可是一个国君也没有取用我的主张。实在难啊!是人难以规劝,还是大道难以彰明呢?”

    老子道:“幸运啊,你不曾遇到过治世的国君!六经,乃是先王留下的陈旧遗迹,哪里是先王遗迹的本原!如今你所谈论的东西,就好像是足迹;足迹是脚踩出来的,然而足迹难道就是脚吗!白白相互而视,眼珠子一动也不动便相诱而孕;虫,雄的在上方鸣叫,雌的在下方相应而诱发生子;同一种类而自身具备雌雄两性,不待交合而生子。本性不可改变,天命不可变更,时光不会停留,大道不会壅塞。假如真正得道,无论去到哪里都不会受到阻遏;失道的人,无论去到哪里都是此路不通。”

    孔子还想请教礼乐细节,老子只是笼统地言道:“你所问的那些周礼制订者,骨头都已经腐烂,只有那些言论还在。而且,君子时运来了,就驾着车去做官,生不逢时,就应该像蓬草一样,随风而行。抛弃你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,抛弃做作的情态和不切实际的志向,因为那些东西对你自身都无好处。我想告诉你的就是这些,望你三思。”

    这完全是教训口气,孔子在老子面前毅然成为学子。

    孔子回到洛邑馆舍,多日闭门不出。再次来翠云峰见到老子说道:“我终于茅塞顿开,乌鸦喜鹊在巢里交尾孵化,鱼儿借助水里的泡沫生育,蜜蜂自化而生,生下弟弟哥哥就常常啼哭。很长时间了,我没有能跟万物的自然变化相识为友!不能跟自然的变化相识为友,又怎么能教化他人!”

    老子听了后赞许道:“好。孔丘得道了!”

    孔子回鲁国后几天没说话,弟子们推断先生在老子那里受了刺激,就追问原因。孔子这才感叹道:“老聃,人中之龙也!而我,只罐中里飞虫而已!空中鸟,我知道它为什么能飞翔;水中鱼,我知道它为什么会游动;地上兽,我也知道它为什么善于奔跑。对于善跑的兽,我们可以结网捕捉它;对于善游的鱼,可以用带钩的丝线去钓取;对于善飞的鸟,我们也能用系有丝绳的弓箭对付它。至于龙,我就不知道它是怎样随着风云上天的。我所见到的老聃,其学深奥难测,其言意旨幽远,真是乘风云翱翔于天地之间的一条龙啊!”

    老子在翠云峰清修,除开设道场,接待前来问道诸子外闲暇时,还练就一些助世人的法术。如消灾辟邪术,超脱变化术、风水术、测命术等这些法术修炼成功后。便开始闭门谢客,专心炼制提神仙丹。他效仿儿时所见玄妙王与太乙仙翁炼丹之法,砌了太极八卦炉,以乾、坤、离、震、艮、兑八方位,调动天、地、水、火、雷、山、风、泽、云灵性,运用内外相同的道理炼将起来。

    太极八卦炉整整燃烧九九八十一天,提神仙丹炼成。老子自食一粒,顿时超凡脱俗,面露紫气。老子再给徐甲吞服一粒,徐甲也即刻精神焕发,就地腾一空翻。这时灰鼠跳来,老子也喂其一粒,灰鼠顿时可跳跃两丈远,窜于百年桃树之上“吱吱”欢叫。老子又来到青牛吃草处,喂青牛一粒仙丹,青牛即刻有了精神,摇头摆尾蹦跳,还冲山谷大吼三声。

    这晚,在那株百年桃树下,老子盘腿坐一蒲团之上,徐甲双手托一副用老桃树枝桠做成的拐杖,青牛嘴叼一颗灵芝仙草、灰鼠双爪举一杯花茶,一同跪于老子面前。老子将拐杖与灵芝结果,放于身旁,再接过茶杯,一饮而尽。徐甲、青牛、灰鼠就地叩首,正式拜老子为师。老子欣喜地收下了这三位特殊的徒弟。

    第二日清晨,老子骑上青牛,灰鼠跳上牛头,徐甲扛起拐杖牵引青牛,师徒一行离开翠云峰,走下邙山,奔向函谷关。

    这是周敬王三十六年,即公元前四百八十五年傍晚。这时的老子算来已有八十六岁,夕晖直接涂抹在他脸上。这张脸显露出仙风道骨:何等清新宕逸、遒举俊发;两道长长的白眉毛,宛若两道白色瀑布,顺着童颜般的脸颊飘落;而那长长白胡须,被风往前吹着,好像探路触角,指向了西方。

    老子西行,只有他自己知道真正目的,甚至连他最得意的弟子也知晓为传道所为。而周都朝廷有人猜测,老子“请不复出”,若想耄耋之年不步长弧后尘,早该远走高飞。

    老子微闭双眼,徐甲微睁双眼,青牛瞪圆双眼,灰鼠转动双眼。朝廷无奈,只好睁一只闭一只眼,任由老子奔向函谷关。

    后人为纪念老子与青牛,在翠云峰巅老子炼丹处建了庙宇后称上清宫,在青牛吃草处建了“青牛观”,亦叫“下清宫”,并将青牛大吼过山谷称拴为“青牛峪”。

    后人明朝张姜谷《青牛吼谷》有诗曰:

    大道归何处?白头一老翁。

    名逃柱下史,丹炼翠云宫。

    紫气冲关外,青牛吼谷中。

    流沙越万里,西去觅真空。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