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馒头小说网 www.mentai.com,最快更新圣迹仙踪最新章节!

道:“石头寿命长人们却不择它,青砖寿命短,人们却择它,不过是有用和没用罢了。天地万物莫不如此。寿虽短,于人于天有益,天人皆择之,皆念之,短亦不短;寿虽长,于人于天无用,天人皆摒弃,倏忽忘之,长亦是短啊。”

    老翁顿然大惭,冲老子深施一礼,与众人送老子一行于寿佬村口,又目睹其身影消失于终南山中,方转回……

    老子后来得知,从此老翁每日必去终南山中捡拾一捆烧柴,风雨不误,直至其过世,其家柴垛与房屋同高。足够其后人烧火三年。

    此事就此打住,不再提及。

    且说,尹喜引领老子师徒进入终南山,已近正午。适才还银装素裹之水晶宫殿,在暖阳照射下,顷便变化为雾气,缭绕于郁郁葱葱、翠玉叠嶂之山中,更给人如入仙境之感。

    这终南山又名太乙山,在长安南五十里,是秦岭山脉一段,也是秦岭主峰之一,绵延八百余里,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。山中常年烟波浩渺,郁郁葱葱,翠玉叠嶂,奇境悠悠。素有“仙都”、“洞天之冠”和“天下第一福地”之美称。古人云:“关中河山百二,以终南为最胜。

    唐代诗佛王维有诗《终南山》曰:

    太乙近天都,连山接海隅。白云回望合,青霭入看无。

    分野中峰变,阴晴众壑殊。欲投人处宿,隔水问樵夫。

    此诗中“连山接海隅”,虽然是夸张之句,但仍不失为终南山真实意境之描述。

    尹喜引领老子师徒登上终南山一台地,来到尹喜茅舍前。一花甲老者即刻迎了出来,尹喜称其塞叔。

    这赛叔是位老实巴交之农夫,少时父母早逝,一辈子无儿无女,为其堂兄赛伯种田护院。尹喜因朝廷废除总兵及关令休假之规定,必须常年守关,没了长期于终南山中静心修行之便利,便求赛伯寻人看守终南山茅舍及楼观,赛伯便遣赛叔来终南山。

    赛叔见尹喜与老子师徒来到茅舍,便忙前忙后,帮助众人从青牛及红马身上卸下行李,又抱柴生火,准备便饭去了。

    尹喜又引领老子师徒来至其早年建造楼观台处,只见此地别有洞天。楼观台旁,有九株历经百年年仍然蓊郁青翠、苍劲挺拔的古柏,尹喜尊称为“楼观九老”。尹喜与徐甲将青牛与红马各系一株古柏上。徐甲放灰鼠与九株古柏间窜来窜去,跳上跳下,任意玩耍,便去找寻青牛与红马可食草料去了。

    尹喜便扶老子登上楼观台,举目四处瞭望。

    老子禁不住赞叹道:“此处乃白日望气,夜晚观星,静心修行之最佳处。”叹罢,又手指西南隅那三株古柏,对尹喜言道:“你观瞧那三珠树上结瘿,酷似三只昂首展翅的苍鹰,何不称之为‘三鹰柏’?”

    尹喜赞许道:“活灵活现,此后就称之为‘三鹰柏’。

    老子言道:“随便说说,还是由后人去定夺命名吧。我来此山还有初衷,是要选一净地,砌筑八卦炉,炼制丹药。”

    尹喜言道:“听人言,先生隐居翠云峰期间,便炼制出过仙丹,莫非还要如法炼制。”

    老子摇摇头,言道:“非也。此前路遇神医长桑,同去扶风驱瘟除疫,我请其尝食一粒于翠云峰八卦炉所炼仙丹,问其仙丹是否可驱瘟除疫?长桑言说,‘仙丹世上绝无仅有,具有提神最佳功效,无病之人食之,可腾云驾雾,飘飘欲仙。有病之人食之,如火上浇油,越发浑身滚烫,焦躁难耐,与驱瘟除疫南辕北辙。’后来亏得青牛献出灵药牛黄,方将扶风瘟疫祛除。神医长桑离开扶风时曾与我言道:‘千年后终南山一带还将有瘟疫出现’。我信其所言,瘟疫确有循环往复之轨迹。便想来此地,选一净地,砌筑八卦炉,修改彼时于翠云峰炼丹配方,及早炼制出可驱瘟除疫丹药,以备后人用之。”

    尹喜赞叹道:“先生济世救民,思考得如此久远,令人佩服。”叹罢,便扶老子走下楼观,边于楼观周边游览,边寻找老子所要的炼制丹药最佳净地。

    三日后,老子终于在楼观南面一峻峰上,选定最佳净地,砌筑八卦形的炼丹炉,采用全新药理配方,以乾、坤、震、巽、坎、离、艮、兑八方位,调动天、地、水、火、雷、山、风、泽、云灵性,运用内外相同的道理炼将起来。

    从此,老子便白日大都于八卦炉前炼丹,夜晚与尹喜于楼观观天,教授尹喜道之妙理。

    这期间,老子还于每月初一、十五这两天晚,以楼观台为讲台,为寿佬村等喜导之人讲经传道。但老子的主要精力,还是用在炼制丹药上。每日都要前往峻峰之上,查看观望太极八卦炉燃烧状况,是否与预期相符。

    太极八卦炉整整燃烧了九九八十一天,驱瘟除疫丹药炼成。

    然而,丹药放于何处,老子犯难了。

    因这丹药是备以后人用之,且需千年后用之。藏放之处必须千年内不被人发觉,而千年后又能让后人找到,确实为一大难题。

    一连数日,于八卦炉及楼观周围转悠,也没想出可靠之地。

    这日过午,尹喜请山下工匠为老子建好一新茅舍。老子进驻后,仍惦记寻找藏放丹药最佳之地,便骑青牛来至终南山脚下转悠。整整一个下午,找寻无果。眼看夕阳靠近山边,老子打算返回。无意间,老子回头张望,发现山路边由青牛大脚踏过后,竟涌出一股清水。

    老子忙喝住青牛,爬下牛背,来至近前,用拐杖顺清水涌出处往下挖掘。不多时,便发现那清水竟是由一块酷是龙头的大石口中吐出。老子喜出望外,自语感叹道:“真是踏破山林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!此地甚好!”叹罢,便于路边捡拾石头,一顿劳作忙活,很快于龙头吐水旁,砌筑好一泉池。

    老子从怀中掏出一小葫芦,将丹药全不倒入泉水中,盖上石板,又细心查看一遍,做好伪装,方如释重负般骑上青牛,返回山中,开始静心续写其《道经》下部《德经》去了。

    相传,此后又过一千多年,元至元二十年,即公元一千二百八十三年,果然如神医长桑所预言,终南山及周边地区发生瘟疫,无药可医,死者无数。甚至连终南山一些修道之人,也未能幸免。

    当时,身为楼观台监院张志坚,晚上作了一梦,梦见老子告诉他说:“山门前有块石板,石板下有泉水一眼,泉内有吾炼就之丹药,可治民疫。”张监院醒来后觉得很奇怪,就命小道士在山门前寻找,果然在西边的石板下,挖出一泉。张监院忙令人取水给患时疫的道士饮用,两个时辰后疫病神奇地痊愈了。消息传出后,远近百姓都来取水治病,时疫遂退。

    其后,元翰林学士赵孟頫(号松雪道人)来此游览,闻听此事十分惊奇,遂索纸笔大书“上善池”三字,取老子《道德经》“上善若水”之意。如今,大石已被石匠按原形雕成龙头,终年吐水不断。每逢庙会,香客仍争饮此水以祛病延年。

    此为后话,暂且不提。

    现终南山古字碑文有诗为证:

    玉炉烧练延年药,正道行修益寿丹。

    呼去吸来息由吾,性空心灭本无着。

    寂照可欢忘幻我,为见生前体自然。

    铅汞交接神丹就,乾坤明原系群山。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